2016-12-22 图吧公交新闻
在长春的冬天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披星戴月,只为百姓出行便利;他们没有休息日,只为保障车辆平稳运行;他们在凌晨中坚守,只为车厢温度再升一点……他们是公交人。
防滑垫、暖手宝、晕车药、塑料袋、纸、水……如今,随意踏上一辆长春公交集团的公交车,常用物品应有尽有,而车厢内各具特色、不同主题的布置,更是让人眼前一亮。“原来坐公交是痛苦,现在坐公交是享受”,百姓的心声是对“温暖公交”最有力的诠释。
一辆公交车的平稳运行需要驾驶员过硬的驾驶技术,需要维修工人精心细致的维护,需要调度人员合理及时的安排,需要管理者完美周全的统筹……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改进,长春公交集团不断突破创新,从驾驶员培训到车辆定期维护保养,从打造“暖车工程”到不断强化管理,一个个环节的有序衔接、一个个细节的有益补充保障着长春百姓冬季平安、温暖、舒心出行。
“小细节”彰显“大服务”
近日,记者踏上公交车,体验了一把寒冬乘车的感觉。
“您好,欢迎乘坐62路公交车。”刚一上车,记者便听到了亲切的欢迎话语,随之而来的是扑面的暖意。记者注意到,坐在后排座位上的乘客把帽子、围巾都摘了下来,有的人甚至脱掉了外套。车厢内窗明几净,上、下车的门口都铺了防滑垫,车厢顶部装饰着手工制作的纸灯笼、栩栩如生的纸玫瑰花,显得格外温馨。
由于已经过了早高峰,车上的乘客并不是很多。记者便挑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,并没有感觉到窗缝中透进风。“大娘,您经常坐这趟车吗?”“是啊,这线路驾驶员好,你看那些为乘客准备的备品,多贴心啊。”乘客王阿姨经常坐62路公交车去女儿家,这些年,公交车翻天覆地的变化她都看在了眼里。“他们可细心了,车里装饰得像个房子一样,还会根据节日变换风格主题呢!驾驶员每次都会跟我问好。人多的时候,还会帮我找座位呢。你看我现在坐的位置,就是专为我们特殊人群设的。”
王阿姨的座位颜色是醒目的黄色,和别的座位颜色不一样,上面写着“尊老爱幼,与爱同行”。驾驶员张师傅告诉记者,这些是专为特殊群体设置的座位。每次看到老人、孩子、孕妇或行动不便的乘客,他们就会主动和乘客沟通,给这些特殊的乘客让座。“现在很多乘客即使没有其他空座位,也都不坐那儿了,都会主动将那几个位子让出来,给需要的人。”张师傅欣慰地说。
“天冷了,我帮您捂捂手。”这个粘贴在62路公交车上的标签“温暖”着每位乘客。让乘客感到温暖的,不仅有话语,还有实实在在系在座椅后背把手上的“暖手套”。在寒冷的天气里,只要把手伸进“暖手套”中,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暖意。这一举措赢来了乘客的赞不绝口。“在外面拎着东西,手都快冻僵了。上车赶紧放进这里面,慢慢的缓过来了,下车的时候手都是热的。”乘客刘女士说。
扶手上缝制的绒布、座椅上点缀着鲜艳花朵的棉垫……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着暖意,而这一针一线中,传递着公交人对乘客无微不至的关爱。
巴士公司一车队营运队长郭春光告诉记者,车上的这些便民设施都是驾驶员自己花钱添设的。驾驶员们会根据季节变化,添加相应设施。没入冬之前,他们便开始想办法、置备各种保暖物件。最难得的是,每一件物件都是他们亲手制做的,会缝纫的抽时间帮着缝制,不会缝纫的就帮着裁剪和填充棉花。因为大家平时要出车,就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去制作。
长春公交集团副总经理张志良说:“打造车内‘暖工程’是我们的一项重要民生举措,为了保障乘客乘车温暖,我们要求集团各线路公交车要保证扶手、座椅等乘客触及位置的温度,门缝、车缝要全封闭,鼓励各线路独立打造车厢文化,时刻关注乘客需求,逐步细化、完善便民措施,打响公交品牌,让公交成为百姓出行的首选。”
线路有终点 服务无止境
北国冬天寒风凛冽刺骨,冰雪路面。零下20摄氏度的天气成了公交人每年最严峻的考验。
清晨的第一股“暖流”从乘坐公交开始。寒冷的冬季里,为保障乘客出家门便可乘上温暖的公交车,驾驶员提前半个小时暖车已成为长春公交集团一条不成文的规定。巴士公司一车队机务队长孙中才告诉记者,这么做可谓“一举两得”,在确保乘客乘车温暖的前提下,也能防止玻璃上霜,保障驾驶员视线清晰及行车安全。
当温度达到零下20摄氏度时,公交集团便会启动“预热机制”。每日凌晨,当我们躺在温暖的床上、沉浸在梦中时,有一群公交车“暖车员”,他们顶着寒风、裹着棉衣,奔向各公交车枢纽站,分别于凌晨1点、2点、3点,对每台公交车进行三次预热,只为确保清晨公交车的正常启动,保障百姓的顺利、温暖出行。
今冬,公交集团还开启了“铃响双车动”机制。即在有条件的线路、拥有独立站台的线路,要两车同时进入始发站,让百姓可以提前上车,不必再在严寒中等待公交车。张志良介绍,这种方式由原来的“人等车”转变为“车等人”,虽然占用了驾驶员个人休息时间,但可以避免乘客受冻,驾驶员们也都心甘情愿。目前,公交集团的63条线路已采用了这种方法,受到了百姓的赞扬。
“请候车乘客依序站在边上,车要进站啦!”在中东大市场的公交车站点,维持秩序人员洪亮的声音在乘客中回荡。每天都在这里候车上班的郭先生告诉记者,每日早、晚高峰时,他都能看到工作人员在这里维持秩序。也正是因为他的坚守,让候车的乘客形成了良好的排队乘车习惯。
据了解,每日早、晚高峰时,我市客流量较大的公交车站点都会有维持秩序的人员值守,他们的目的很明确,保障车辆平稳进入站台,确保乘客按顺序上车。一名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说:“早、晚出行的乘客一般都比较急,有时就会出现抢着上车的情况,这样不仅不安全,还容易造成其他乘客的不满。特别是冬季路面较滑,若是‘一拥而上’,很容易出现踩踏事故。现在通过我们每天在这里的维持,很多乘客已形成了排队乘车的习惯,我真的很欣慰。”
除了在站点维持秩序,下雪时,公交公司还会派专人,提前到危险路段、车流量多的路段“撒盐”,让车辆在极端天气时能够平稳、安全行驶。巴士公司一车队机务队长孙中才说:“下雪天,保障人员会随着清晨第一班车一起出发,经过坡路、急路、车流量大的路段,便会撒盐,一天差不多要进行三次作业。”
线路有重点,服务无止境。在一个个细致的举措中,我们看到的是公交人全心全意服务百姓的信念。
定期培训 保乘客出行安全
全方位的保障是冬季公交车正常运行的基础。每年“十一”之前,参加冬运的25000余台车辆就要全部完成维修保养,从灯光、转向到刹车系统、暖风装置,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精细的查看维护,以确保冬运的顺畅。中兴汽车公司4路车队机务队长韩子成说:“入冬之后,车辆的维修保养更不容忽视。驾驶员都是一圈一检,日常的维护保养每台车每个月至少要进行3次。”
保障安全,车辆是基本,最关键的还在驾驶员。除了日常的定期培训外,入冬前,公交集团还会对驾驶员进行一次特别的冬季安全培训。“无论是新司机还是老司机,不参加培训冬季就不可以上路。”张志良说。
冬季安全培训都培训什么?有何作用?具有多年驾驶经验的13路驾驶员王博说:“虽然我们每年都培训,但仍会感觉收获很多。我们学习常规的安全知识,主要就是冬季驾驶要注意什么、冰雪路面如何处理更稳妥等这些内容。这些老司机虽然都知道,但每年说一次,也是对我们的一个提醒。冬季培训中,最吸引我的还是案例分析这部分。通过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公交案例,做具体事故原因的分析,并告诉我们遇到同样情况,应该怎么处理。有时候没遇到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,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很有用,而且实例讲解很生动,让人印象深刻。”
今年新入职的驾驶员杨师傅在下第一场雪时,由于没有掌握好速度,出现了追尾事故。事故当日,培训员便与他面对面就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,并系统讲解了此次事故正确的处理方式和驾驶技巧。
除了驾驶方面的培训,集团还组织了冬季防恐防暴培训、抢救知识培训等。在13路驾驶员王博的车上,记者看到了一样“稀奇”的东西——便携式吸氧机。“这是为乘客准备的?”“对。”“为什么想到配备吸氧机呢?”“之前有个学生在车上因为缺氧突然晕倒了,于是我就想,车内乘客多的时候空气流通不好,配备氧气机,会让乘客缓解不舒服。遇到突发情况,也有助抓住黄金救援时间。”
张志良表示,除了培训,集团每个月还会对驾驶员进行考核,包括言谈举止、服务乘客等内容。特别是遵守交通规则方面,一旦发现故意闯红灯、长时间接打电话等情形,都将进行严肃处理。
长春公交集团巴士公司一车队的卫生清洁队“一天一项活”,时刻保证全车队一百多台车乘车环境整洁。 苑激刚 摄
★让乘客感到温暖的,不仅有话语,还有实实在在系在座椅后背把手上的“暖手套”。在寒冷的天气里,只要把手伸进“暖手套”中,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暖意。这一举措赢来了乘客的赞不绝口。扶手上缝制的绒布、座椅上点缀着鲜艳花朵的棉垫……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着暖意,而这一针一线中,传递着公交人对乘客无微不至的关爱。巴士公司一车队营运队长郭春光告诉记者,车上的这些便民设施都是驾驶员自己花钱添设的。驾驶员们会根据季节变化,添加相应设施。
★当温度达到零下20摄氏度时,公交集团便会启动“预热机制”。每日凌晨,当我们躺在温暖的床上、沉浸在梦中时,有一群公交车“暖车员”,他们顶着寒风、裹着棉衣,奔向各公交车枢纽站,分别于凌晨1点、2点、3点,对每台公交车进行三次预热,只为确保清晨公交车的正常启动,保障百姓的顺利、温暖出行。今冬,公交集团还开启了“铃响双车动”机制。即在有条件的线路、拥有独立站台的线路,要两车同时进入始发站,让百姓可以提前上车,不必再在严寒中等待公交车。
★保障安全,车辆是基本,最关键的还在驾驶员。除了日常的定期培训外,入冬前,公交集团还会对驾驶员进行一次特别的冬季安全培训。无论是新司机还是老司机,不参加培训,冬季就不可以上路。除了培训,集团每个月还会对驾驶员进行考核,包括言谈举止、服务乘客等内容。特别是遵守交通规则方面,一旦发现故意闯红灯、长时间接打电话等情形,都将进行严肃处理。